有时候,一场原本被看作手到擒来的赛事,往往能让人大跌眼镜。孙颖莎这次在WTT美国大满贯第二轮面对埃及小将汉娜·高达,比赛进程绝对是跌宕起伏,甚至那种紧张感,隔着屏幕都能叫人心跳加速。大家赛前多半觉得这是场“热身赛”,但谁料足足打满五局才决出胜负。孙颖莎最终3比2惊险晋级,赢得并不轻松。
说实话,比赛刚一开场我就觉得不太对劲。孙颖莎显然对新换的球台极不适应,尤其是反手,失误像连环鞭炮似的不断冒出来。第一局9比11,直接栽了个跟头。第二局她才渐渐找回手感,扳平。不过第三局又被对方拖入对攻硬仗,12比10还是被汉娜高达率先拿下。说到这儿,镜头一转,孙颖莎在休息间隙居然有点委屈地看向教练邱贻可,直言手感迷失了。
邱贻可当机立断,给她明确战术“对手反手旋转不够,大胆主动进攻!”孙颖莎接过建议,第四局起势虽慢,但最后还是迎头赶上,把局分扳平。决胜局前,孙颖莎还试探着问“能不能发旋转短球?”邱贻可点头放行。这细节真是绝了,往往就是这么一招,大局就此逆转。孙颖莎果断上手,连续得分,终于把这个悬着的胜利收入囊中。
但整个赛程把国乒队员的新球台适应问题暴露得一清二楚。美国这里的球台材质比国内快了不少,旋转少了些,搞得大家一时手足无措。这次竟有六名国乒选手意外提前出局,很难想象平时风风火火的他们,也能被器材搞得束手无策。汉娜·高达又是那种打法鲜明、作风泼辣的选手,17岁敢打敢拼,弄得孙颖莎险些翻船。这新生代选手的冲劲儿,真的不容小觑。
场边教练的存在,此刻尤显重要。邱贻可两次及时指点,一下就给孙颖莎打了强心针。尤其是允许发旋转短球的这个决策,直接改写了最后一局的走势。教练和队员之间的默契和临场应变,可能比球拍本身更关键。谁家孩子第一次在新环境下闯关,总得有个老练的大人在旁边压阵,才踏实。
再说汉娜·高达,她的表现简直让人刮目相看。虽然从体能和身材上来说,在亚洲顶尖选手面前并不突出,但她心态极稳,技术全能。赛后她那句“以后还要继续努力、向前冲”的话挺打动我,哪怕输了也丝毫不气馁。总有那么一批年轻选手,不声不响地逼着前辈们保持警觉。
这一轮下来,国乒虽然有小插曲,但团体的底蕴还在。除了这些因为新球台失利的队员,其他人基本表现得可圈可点。孙颖莎逆境翻盘,也算给以后遇上突发情况的队友们做了个范本。只是,这种短时间内适应陌生器材的能力,真的是每个顶尖运动员必修的功课。
美中两地的较量还没落幕,这样的硬仗或许还会接踵而至。适应环境,新搭档磨合,这些在竞技体育里从来不是小事。孙颖莎和邱贻可已经用这场比赛证明,他们的配合能扛住压力。真正的考验还是在更高水平的较量中。每一次危机公关,都是成长的机会。
坐在屏幕前,看这样一场意料之外的拉锯战,我不禁想起自己那些“明明稳赢却险些翻车”的经历——无论是学业,还是工作,总会遇到突发的不适应。你在做某件不陌生的事情时,有没有突然因为环境或道具变化,被搅乱节奏?回头是怎么调整过来的?欢迎你来聊聊,或者分享身边发生过的类似故事。
免息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